魔步特

上市公司互动讯息!

梅安森拥有三张卫星业务牌照的卫星通信稀缺标的

    之前我们在“有望底部起飞的股票=》卫星通信概念收集”中介绍过《三维通信参股8%星展测控将在卫星应用大会分享高通卫星在无人机系统中的应用》,现在我们来了解:卫星通信概念股新龙头之

先回顾一下一周以来【卫星通信概念股票】的表现:

1、海汽集团购买海旅免税的100%股权

2、南京公用南京国资动作频频

3、红星发展对标正丹股份年报可能大幅增长

4、来伊份在小红书平台开设来伊份旗舰店

5、金奥博机器人运动控制器、视觉导航系统

6、三维通信2024年中标小红书

卫星通信公司作为华为的战略合作伙伴,子公司重庆知与行又在卫星互联、通信领域深耕多年,是专用通讯解决方案提供商、卫星通讯及流量服务商,具备面向卫星通信的稀疏相控阵平板通讯终端等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此番公司获得工信部颁布的面向全国范围的“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通信业务”“内容分发网络业务”以及“互联网接入服务领域的增值电信业务”三张业务牌照。


一家民企为何能获得三张卫星通信牌照,背后有什么样的隐情
华为在遭遇美国极限打压的情况下,拿出了自研芯片+5G卫星通话手机,对整个全球科技界的都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华为Mate60系列在日本欧洲的代购网站遭疯抢,溢价超150%,阿联酋更是被炒到了2万多!因为Mate60暂时只在国内卖,还没有在国外卖,日本欧洲只能纷纷通过代购网站来中国买过去,通常加价都是在50%以上!

卫星互联有望加速
10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其中提到,布局“天地一体”的卫星互联网。稳步推动实施商业星座组网,加快落实频轨资源授权,分阶段发射规模化低轨通信卫星构建低轨星座,建设测控站、信关站和运控中心等地面设施,促进天基网络与地面网络融合应用。

政策提出,要分阶段进行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的构建,卫星互联网的商用进入快车道。10月17日,财联社VIP&蜂网专家电话会议《SpaceX星链模式or华为模式》已联合行业知名专家和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博士,对卫星互联网行业星上投资机会做出深度解读,以下为结合部分纪要内容整理的行业相关信息,干货满满。

另请期待财联社VIP新产品“财联社VIP&蜂网专家电话会议”的上线!未来,我们将联合更多行业专家深度解读市场风向和投资先机,也可满足定制化1V1专家解读需求。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核心逻辑

(1)运营商:卫星运营商市场占据产业链最高价值量,主要企业为中国卫通等;

(2)相控阵终端及天线:星上产业链最高价值量及增量市场,相关企业有雷科防务、雷电

微力、梅安森、苏州博海(未上市)等;

(3)整星平台:星上产业链第二价值量,相关企业有中国卫星、长光卫星(未上市)等;

(4)基带:卫星上数据处理的核心模块,相关企业有华为(未上市)、中兴通讯、信科移

动;

(5)星间链路:基于激光的星间通讯,拥有类似技术储备的企业有长光华芯等;

(6)星上路由器:用于数据交换,相关企业有烽火通信等;

(7)核心网:将用户的访问需求分配到不同卫星网络中,主要企业有华为(未上市)、信科移动等。

风险提示:行业技术路径变化;政策不及预期等。

卫星互联网行业逻辑&会议纪要汇总整理

按轨道来分,卫星可分为高轨、中轨和低轨卫星。其中,高轨卫星一般在36000公里(赤道上空)高处工作;中轨卫星离地面2000-20000公里高,主要为导航卫星;低轨卫星通常在2000公里高度以下,如Starlink以及遥感卫星。

由于卫星发射的成本极高,起初采用高轨卫星来使覆盖范围更广,但由于距地过远,通信宽带和通信速率都比较低,不适合更高品质的信号传输,如卫星进行互联网接入等。因此,传输时延更低、链路损耗更小的低轨卫星预计将成为未来主流,尽管覆盖能力较弱,但可通过数量来弥补劣势,几十到上百颗卫星组成的星座网络可实现全球范围的网络覆盖。

近期,华为发布的Mate60系列手机是采用高轨卫星“天通一号”进行卫星电话通信,而国外方面,SpaceX则选择直接布局低轨卫星,提出2025年手机可通过星链卫星直接上网,且不需要手机硬件进行升级。

目前,国内外厂商均没有实现卫星上网,对于国内手机厂商来说,若想实现此功能同样需要放弃高轨卫星而采用低轨卫星连接的方式,或许目前的卫星通话手机只是一个过渡产品。

当然,华为Mate60系列手机作为全球首款接入卫星通话功能的手机,为6G的更快到来按下了加速键,意义重大!

对比华为和SpaceX的手机-卫星连接方式来看,主要体现在所需卫星类型、手机端硬件升级必要性和运营方式三方面区别上:

1、所需卫星类型不同,模式实现的时间节点不同。华为模式所需的高轨卫星已经在轨,目前可实现商用,而国内民用的低轨卫星目前正在招标中,明年才会批量上星,预计2025年可完成第一批低轨卫星的发射。

国外方面,按照SpaceX公布的时间节点,2025年手机可连接星链卫星进行上网,因此,预计中美两国低轨民用卫星的发射进度不会相差太多,两国手机终端都需要等到2025年左右才能完成卫星互联网的大面积接入。

2、华为模式必须植入卫星通信芯片。高轨卫星需要地面终端站接收卫星数据再传递给手机,以前终端与手机分离,现在华为通过添加特殊芯片以在手机端形成终端;SpaceX模式使用的低轨卫星距地近,叠加相比传统通讯卫星而言增强了卫星输出信号的强度,手机端不再需要增加硬件。

3、SpaceX模式需要与地面运营商合作以获得频段,华为不用。SpaceX需要与各国地面运营商协商,从现有的通信频段中划出一段给卫星用,这也是不需要换手机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华为模式的频谱采用MSS(星移动通信业务),是与卫星运营商合作开发的,与目前地面运营商的频谱不共用。

因此,华为模式的一大优势是,不需与各国地面运营商进行沟通,只要该区域被批准卫星覆盖即可进行通信(目前天通一号仅可覆盖国内大部分地区)。

综合来看,迫于卫星资源的匮乏,短期内中国手机厂商大概率继续采用华为模式进行手机-高轨卫星连接,等第一期民用低轨卫星的发射告一段落,为了消灭网络盲区和进行全方位场景探测,未来手机-低轨卫星连接将成为主流。

我国地面通信基础设施极为完善,可覆盖99%的人群,但仅可覆盖三成的国土,即仍有大量深山、沙漠和戈壁无人区没有地面网络信号,手机接入卫星通话可有效解决特殊环境的通信问题。

不过卫星的民用范畴远不局限于此,未来卫星将携手6G概念深度走进生活,随时随地享受高速、稳定的网络体验,相关产业链或正处于爆发前夕。

低轨卫星发射在即催生整星市场需求

国内的卫星发射进程可参考GW星座和G60星链,是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低轨卫星系统。从进度上来看,两项计划目前都在国际电联申报频率。

2024、2025年将是我国低轨卫星的发射高峰期。其中,G60的一代计划是发射1296颗星,将采用较为成熟的技术,整体成本和重量也相对较小;民营企业银河航天也申报了1800多颗卫星的资料,可支持手机直连业务。

另外,从公开信息来看,GW星座大概申请1.3万颗低轨卫星,每颗星的使用寿命预计在7年左右,因此,除了要完成星链组网所需的1.3万颗卫星以外,每年大概还需要换代2000颗左右,再次增加了整星市场的规模。

从低轨卫星的轨道容量上看,可容纳的卫星数量有限,未来有可能只出现两张覆盖全球的低轨卫星星座:马斯克星链和中国官方主导的星链计划。

因此,卫星发射近在咫尺且战略意义重大,整星企业迎来高速发展阶段。

竞争格局上,中国在卫星整星领域的企业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军工院所,如中国卫星、中科院的长光卫星这些国有企业;另外在民用航天以及民营企业方面有银河航天、哈工大卫星、时空道宇等。

星上最高价值量-相控阵天线

单颗低轨通讯卫星的价值预计在未来一定程度放量后达到3000万元左右。所需部件中,价值量最高的是S、C频段的相控阵,通过简单测算,一个5平方米左右的S、C相控阵大概需要500万元。

为了提高卫星的信号覆盖面积和强度,相控阵部件的核心硬件相控阵天线是最大的增量市场。而对于传统的抛物面天线来说,低轨卫星商用以后,由于卫星移动速度非常快,传统的抛物面天线将不再适用。因此,天线既是最大的增量市场,也是最大的替代市场,价值量较高。

未来卫星天线的市场规模非常巨大,仅以每年更新换代2000颗卫星计算,KA、KU频段天线的市场规模为每年几十亿到百亿元人民币,加上SC相控阵天线,总市场规模可达数千亿元。

目前有公开信息和上星经验的相控阵企业不多,其中,相控阵雷达方面研发较深的企业更易上马相控阵天线业务,相关企业主要有雷科防务、雷电微力和苏州博海等。

卫星运营市场占据行业最高市场规模

从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来说,一般包括火箭的研制、卫星的研制、地面的网关站和测控站的研制;下游由卫星运营商组成,主要形式为从卫星的研制厂商购买卫星及火箭,通过在轨组网的形式来向客户提供服务。

从卫星互联网行业整体价值量来看,通常以下游也就是整个运营服务业最大。全球每年卫星互联网的产值大约为1000多亿美元,其中卫星运营商市场规模约100多亿美元,上游的卫星制造、火箭制造、和地面产品的规模约80-100亿美元之间。

牌照是国内开展相关卫星互联网运营服务的前提。卫星通信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国内也属于高度管制的行业,需要获得工信部牌照才可以展开商业经营活动。牌照主要包括了电信业务资质和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

国内拥有第一类卫星通信业务牌照的仅有中国卫通、中国电信和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其中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中卫星通信业务主要包括卫星固定业务、卫星移动业务。

另外,卫星的发射主要是运营商层面的布局,不会是手机厂商,未来也可关注我国三大运营商的卫星互联网行业布局动向。

其他值得挖掘的细分领域

除以上提及的行业投资方向外,星上投资还有其他重要零部件值得挖掘,按照价值量排序,可依此分为星上基带、星间链路、星上路由器和星上电源。

星上基带主要用于星、地间数据通讯的处理,主要企业有中兴、华为和信科移动;星间链路承担了低轨卫星组网完成之后星与星之间进行信号、数据交换,主要通过激光通讯完成,企业如长光华芯等拥有技术储备;星上路由器主要用于数据交换,技术类似于传统交换机,但需要根据宇航环境做优化,相关企业有烽火通信等。
确定:是2025年卫星通信概念龙头股! 梅安森拥有三张卫星业务牌照的卫星通信稀缺标的:http://www.mobute.com/showinfo-2-38433-0.html 致富代码微信
卫星通信找龙头股
无相关信息

查看更多1月有望底部起飞的股票